即刻半月刊 2020年6月 上

2020/06/29 14:37

思考&创造&交流 @即刻&即友 整理@江浩Corli
《此刻,只想和所有即友说声谢谢》

即刻半月刊 Notion版
即刻半月刊石墨文档版
点此订阅即刻半月刊到你的邮箱

卷首语:欢迎回家 ——作图:岚汐

20200601

@艾伦钱
去年10月帮某互联网战投的老板筛了好多简历面试了一堆人,在这个过程中也在思考自己所决定从事的行业之个人内在动力在哪里。
从宏观上,新与旧的更替是天然的规律但其发生却需要众多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而无论新旧事物都离不开自然/商业的基本准则,正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探究新与旧的斗争是我的一大乐趣。
从微观上,我乐意于见证一群群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奋斗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尽我所能帮助那些更有可能的成功者走得更快。我的底色是遵循现实主义方法论的理想主义,我希望我到50岁“髀肉复生”时也能像刘备那样发完牢骚之后继续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在面试中,我印象中有一个来自华东某校同学的反例,他告诉我之所以想去从事互联网或者投资行业是因为他对事物有好奇心。他的简历还不错,大三时就有了一段研究所新财富组的经历和一段券商投行经历,在学校还有过创业经历。但当我详细往下问时,他本能地向我讲一些互联网+的大概念但有意回避了一些我一直在问的重要细节。后来我又问他的创业经历,因为想帮他在面试中挽回一些颜面,考虑到在他的表述中把自身的创业经历放得很高。然而他并没有对所涉及的行业有任何的思考,对于自身的创业经历也没有任何复盘。这让我非常失望,于是我善意提醒他之后,尽快结束了面试。
筛简历时,尤其是应届生的简历,会发现大家的背景都同样优秀,清北复交浙人南的本硕,尤其清北专注一级市场的同学几乎标配idg/cdh/腾投/bai等优秀机构的实习经历,但是极少有人呈现出自身的内在动力以及因此能衍生的洞察力、深度思考与清晰表达。
作为应届生的一员,我能理解因为就业压力以及其后的工作薪资户口资源等因素而导致的短视与选择权衡。但是我并不觉得这些会成为盲从追求所谓“光环”的理由。

@幽默一生
赞同,目前的环境逆向选择几乎不可避免。个人认为内在动力更多来自于对痛苦的思考,而不全是来自于对正向激励的路径依赖。 我之前发过 一个招聘行业跟p2p借贷行业的对比,相似的逆向选择现状。问题在于,真正有内在动力的人,已经被预设条件过滤掉了 🤣

@白桦树上的小丑鱼
并点评时,点评盈利账上有钱,美团亏损已经快挺不住了,是红杉换马让美团吃了点评做大,点评当时无论是对店的管控还是区位的管控都好于美团

收摩拜的核心拿更大资本,老王关了那么多创新业务,走了一批业务中层,不就是因为摩拜窟窿大么?为什么没尽调清楚,不就是王兴给的时间少么?为什么时间少,不就是摩拜投资人么等不起么?谁利益受损,业务中层;谁利益受益,资本机构?为何如此取舍,因为战略上业务负责防守资本负责进攻 //@柳胖胖: 怎么并摩拜也是蛇吞象了,并点评也不算蛇吞象啊

@Yifei_You
大多数人对于“商业模式”这个熟悉又陌生的词有一种误会,解释起来无非是广告,电商,增值服务,直播,直接销售等等变现手段。细想其实不然,直播打赏和直播带货是一个模式吗?抖+是广告还是增值服务?还没有收入的公司,就没有商业模式吗?很多问题用简单的现象名词,回答不清楚。
直到最近和BAT某元老深入交流,才发现所谓“商业模式”其实指的是这家公司的“价值创造模式”,即用什么样的模型创造了更多价值。
这样一来,我们会发现,世界上现存所有的商业模式无非三种,一是边际效应(规模效应/协同效应),二是双边效应,三是梅特卡夫网络效应。不同的价值创造模型,带来不同的增长动力,继而带来不同的货币化方法。
最近尝试了一下给熟悉的业务归类,才发现用本质的思维看公司真香。举个例子,你们认为线上叫车平台为何难以盈利?有空单独说说Uber/Lyft/Didi面临的“原罪”。

@Chris徒
全球化 — 产业转移 — 部分人被牺牲 — 刚好在摇摆州 — 可以左右大选结果 — 谁赶走非法移民谁重振制造业谁当选 — trump美滋滋

事后复盘下来这么清晰简单的逻辑,为什么2016年之前很少有人能看到?

@白桦树上的小丑鱼 评论
在当时这仅仅是一个可能,真正的关键是懂王有效利用tw和fb发动底层,运营战胜了BD

@史布兰 评论
首先拿后验推理和先验推测比本身就不算很公平。其次,怎么会没有人看到呢?很多民调都是川普胜,只是知名的民调往往是希拉里胜而已。民调本身就有主观成分和不可避免的选择偏误。再加上很多媒体民调发布机构并不是靠预测准来生存而是靠宣传性来生存,说什么也不能缴械投降了吧。最后,锈带只能说在最后投票哪几天说还挺顺,而且说的也太宏观了。下到选区,希拉里输的远比你想的少,只是赢家通吃而已。(改改错字)
以及,只有到的川普希拉里的最后关头才能说锈带起作用了。Ben Carson自己就是底特律人,Lyin Ted选举完了也争着提反移民提案。所以,川普的当选并不是简单逻辑决定的。

20200602

@小宇宙app
谁能想到switch还能剪播客呢
正在做播客的即友们可以试试
https://sspai.com/post/60755

@树扬Yang
把我最能干的实习生送去莉莉丝了。核心原因是我们这里150,人家300一天。
还有个原因,2018年在微信内做生意GMV破100亿的公司,都是游戏公司转型过来,游戏化对于未来的各行各业真的是太重要了。

20200603

@Irene_Cr
越强调什么,就越缺乏什么,所以......

@汪颖-启元资本
我17年看过一个小推车卖咖啡的项目,还拿了几百万天使来着,去意大利专门定制了可以适合移动的咖啡机。可惜生不逢时,政策太严厉。
坐等今年的小摊翻牌oyo浪潮…

@Connie呀
从小到大认识的年纪相仿的男生里,有三个我觉得最有概率做出还不错的公司。
一个是我CEO,一个刚开始出来独立创业。
还有一个是我发小,本科gap了两次回国创业,第一次做完dd准备签spa打钱时他自己放弃回美国继续念书,第二次不融资因为商品一上线现金流就是正的而且我知道这门生意他只赚不可能赔,但因为一些意外状况他也选择了放弃。
Roger曾经开玩笑说我发小迄今为止的人生里遇到的最大挫折恐怕就是申美本时没录到Harvard/Yale。
有意思的是这样一个看起来总是离入世很近的,从小到大几乎没有他想做却做不成做不到最好的事的人,前阵子跟我说打算再延毕一年本科多读一个哲学学位,然后申请哲学PhD。虽然他只复习了一周本想随便先试水考一次,GRE就考了满分。
上周和他例行约电话update近况,我听着他给我科普什么叫大陆哲学和解析哲学的区别,和各种最基本的哲学相关的常识,竟然有些恍惚。
他跟我说最近认识了一个在他学校读哲学PhD的哥们,国内名校+美国master+google这种标准套路,在google工作时业余去Stanford修了一个哲学master又要到了很好的推荐信,于是来了他的本科学校读PhD。“这样的人生也挺有意思的,说不定几年后你就是这样”
我和他分享上周家里饭局见了在牛津读PhD的发小哥哥,他跟我描述读他这个学科的PhD到底有多辛苦,我却意外发现万事万物似乎都是共通的,他口中PhD的心路历程和经历真的和创业太像了。
我们说,我是积极入世,他是积极出世,方式不一样,但似乎仍然在找着一样的答案。
有点想跳到五年后看看那时候的我们是什么样子。

@翔煲
朋友给我发包说我让他赚了很多钱,因为我之前问了一个问题:如何在动荡市场一直做到满仓?

他跟我讨论了很久,决定把仓位加满,买了广百,赶上地摊经济,就催化了。

我觉得跟我没啥关系,就感慨于聪明的人开悟是自发的。

@筒骨汤饭好好吃呀
关于现在市面上面向个人的基因测序项目,相比起“是否是面向大众的智商税”的讨论,我更担心平台在B端商业应用上的发挥。
大数据杀熟卖的是你的行为数据,行研服务提供商卖的是你的思考意愿数据,而基因测序,在“真的有测”和“真的测准”假设成立的前提下,卖的就是你自己本身啊。想想以后的精准营销策略是基于基因测序中体现的人性弱点去精心设计的,又或者企业在招人时将其作为与体检报告同等权重的参考资料,甚至信用分系统的数值初始化与基因测序结果挂钩,就感觉人离隐私透明,全面监控的可怕社会不远了。

但其实只是个不靠谱的脑洞

20200604

@AidenChao
地摊事业群nb

@PATRICKCHERN
https://www.huxiu.com/article/207708.html?f=member_article

@金叶宸
爱奇艺为了拉arppu努力搞星钻会员(vvip)和超前点播,不过之前我说过这事儿和能上的剧的数量有关。原本的模型可能玩不下去。

不过今年有个变量,就是剧全12集了。这意味着爱奇艺可以花更多钱买更多部剧。爆款概率大了。

其次,爱奇艺搞了以悬疑题材为主的“迷雾剧场”。悬疑题材应该是最有机会拉超前点播的题材之一。又和国内做悬疑做的最优秀的五元合作了4部剧,我估计都是悬疑题材。

arppu能拉起来,说不定还能续一续?

20200605

@yusen
consolidation本来就是技术发展周期中必然经历的阶段。而《创新者的窘境》又在时刻提醒我们,大公司始终有软肋,创新小公司始终有机会。大概5年前这个时候,我看到用户群里开始有越来越多人转发一个拼团买打折水果的链接,还记得当时就转发到高管群:“这个看起来很有意思”。舞台始终在,一代一代的角色登台又谢幕,曾经强大的可能会被摧毁,曾经沉寂的也可能会起飞,不变的是流转的灯光和空气中金钱和火药的味道。
https://mp.weixin.qq.com/s/NRLjtThrbOGicC_psjlzyA
《腰部互联网没有新闻|谷雨》

20200607

@柳胖胖

看了鲁豫专访李佳琦有感:
1、李佳琦商业上的sense让我大吃一惊,还有临场的应变能力,如果不是节目刻意安排的效果,那么说句很鸡汤的话:他的成功确实不是没有道理的;

2、李佳琦说自己未来最想做两件事,一件是丝芙兰这样的连锁卖场,一件是做大自有美妆品牌,反正都要让老外也能大吃一惊那种;

3、关于前者,我觉得李佳琦完全可以放弃这件事了,丝芙兰的本质还是多家品牌产品的汇聚集合,主要以美妆为主,只不过过去这样的渠道只能发生在线下,日积月累而形成了这样的对品牌有话语权的连锁卖场;而李佳琦自己的直播间,如今已经成了一个超级大号的渠道议价能力更强的、售卖品类更丰富的、人流瞬时爆发能力更强且无上限的丝芙兰;

4、李佳琦对做一个线下的东西还是很有执念的,尤其是能surprise老外的东西,包括想去法国香榭丽舍大街开一间精品线下店,可能是因为他出身线下500强公司,但是火于直播带货而且什么都带,所以对回到线下还是耿耿于怀,但这执念其实想想又何必呢?

5、关于后者,也就是做自己的品牌,他认为难度虽然不小,但只要他想还是随时能够做成;不过,在那天的直播复盘会上,他向自己的同事分享到(见下图):我们要做帮助那些能够自己做到月销10万的品牌,李佳琪可以帮助他们做到从1-N,但是从0-1应该需要他们自己完成,包括在李佳琦直播间推广过后,产品还是能够靠自己去成长。(他当时用来举例的正是花西子和完美日记)

6、而我们都知道,品牌最最最难的部分其实就是从0-1的孕育阶段,而李佳琦虽然已经证明了他是从1-N最高效的渠道放大器之一,仍然不足以说明:如果是他自己来做,能够完成从0-1的品牌孕育;

7、如果你以为李佳琦做个啥都能大卖,那就大错特错了,有很多美妆品牌在上过李佳琦直播间后,虽然当天能大卖一阵,但是因为产品本身不行或产能等其他原因,还是很快就偃旗息鼓了,核心就是一开始没有形成自己的生命力。李佳琦如果自己做美妆品牌,一样会有这个问题;

8、很多人知道李佳琦做过欧莱雅旗下美宝莲的专柜销售,但不知道的是他除了是销售王牌之外,也是那边的头牌主持人,大部分线下的大型现场销售品牌活动,包括和明星的互动环节,老板都会让他直接做主持;当时的李佳琦,除了已经锻炼出他对货品主要是美妆产品的专业程度之外,一对多卖货时的现场气氛渲染和把控也已经修炼到位,成功确实不是没有道理的;

9、李佳琦本人真的太瘦了,而且略矮,好像没比鲁豫高多少,啊哈哈哈,还有就是GQ以前写李佳琦的人生是一种算法的结果,真的真的真的太给李佳琦的真实形象减分了。

20200608

@yusen
2016年amazon宣布关闭自己的webstore服务,转向与shopify合作,那个时候Shopify也就是20-30亿美金左右市值,现在快900亿美金。

启示:当一个领域的挑战者打到领先者都放弃自己这块业务转而合作的时候,说明挑战者具备无与伦比的竞争力。寻找每个赛道在这个时间点“竞争力”最强的公司。

@Cybernectics
看得宏观、从方法论出发解决问题,这都是好事,但不意味着就可以放弃微观调查、脚踏实地一点点解决问题。

两件事让我有深刻地这种感觉。

第一件是最近有些看潮玩的投资朋友和我聊行业,讨论下来我发现很多人不知道在圈里红得发紫的创业公司,甚至没加过几个娃友群,只是问我觉得哪些行业报告比较好推荐阅读。我个人觉得,这种圈子化的垂直兴趣品类,要想摸透里面到底在发生什么、有哪些趋势,不如直接入坑,加上几十个群玩一两周,基本什么都懂了(我自己就是这么做的);市面上的报告只是辅助判断市场规模和玩家实力。

第二件是我们社区业务线每段时间开脑暴会,大家针对一个题目提出解决方案,结果每次都是大家畅谈自己对社区的理解,提一堆产品功能层面的方案,现阶段ROI却很低,没法推下去。后来我说,这个阶段搞功能已经不是ROI高的方案了,我们的问题是缺内容,大家真想搞事情就去社区里多发点话题,成本低现在就能做,我一个产品也在兼社区运营嘛,结果没有人响应。实际上,一些参与讨论的同学都没有从后台观察过社区里各种内容的占比、也不了解社区的实际数据,只是很享受谈论空中楼阁的过程。

在方法的层面上讲几句是轻松的,大家慢慢都学会了;但有些事就是要花很多精力去了解、去持续经营才有成效,愿意做的人就少了。曾经我也只在乎人们在前者的差距,现在才发现,后者也是会拉开不小距离的。

@树速成长 评论
早年收藏的一位创业者的一段话(1/2):

从在Kelley上创业学专业课的时候起,我就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些对于商业问题分析的那么透彻的教授和商业专栏作家,只把他们如此强大的商业洞察力和逻辑留在纸面上,而不是亲自去商场中实践一下呢?

如今在两个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年,我才终于明白,做生意这件事最核心的能力,不是想的清楚,而是克服阻力。

@Darren陈
https://mp.weixin.qq.com/s/bxuOxXziSV6aKfTWzI-u9g
《存量时代的竞争法则,从local champion做起|基石专栏》

20200609

@oxygen
大家好,我是职人社的黄海均。

过去三年多,我以猎头、产品经理、创业者的三重身份,大概跟行业里面 1,000 个产品/运营/设计/工程背景的从业者交流过,怎么说呢?跟我一样,大家普遍都比较焦虑。尤其是已经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在掌握了基础工作技能之后,都对未来有更高的期待。焦虑是因为渴望更快的成长。

上周,我写了一篇 6,000 的文章总结了我的一些感受。大概有几部分:

  1. 简单总结下过去十年(2010-2019)发生了什么?大型并购、下半场、产业互联网相继发生。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公司的核心驱动角色由「产品经理」逐渐变成了更综合的「业务负责人」
  2. 面向未来十年(2020-2029),要成为更综合的业务负责人,需要具备哪些重要的能力?我们提炼了 7 大能力模型。
  3. 职人社一直在做社群(覆盖了国内主流公司),如何通过社群的方式,帮助更多人提升 7 大能力,职人社 × 知乎联合出品,会在未来 6 个月做一些尝试,欢迎大家了解和关注。

以上。谢谢大家阅读文章,也欢迎转发给身边有需要的同事和朋友 🙇‍♀️
https://mp.weixin.qq.com/s/FXGTuCVVZEJ-3EtPDu89mQ

@Alex刘嘉培
我们在B站上出视频啦!有人评价说,第一次看到有人把风投讲得这么有趣浪漫,很行!关注点赞投币了!
现在关注,你就是老粉了!
https://m.bilibili.com/video/BV1TA411B7ay?p=1&share_medium=android&share_plat=android&share_source=WEIXIN_MONMENT&share_tag=s_i×tamp=1591379622&unique_k=Y4cseb&from=singlemessage

@王墨
喜茶的业务范畴不断拓宽
1、30-40元现制茶饮,进入一二线渠道
2、10-15元现制茶饮,进入四五线渠道
3、3-6元预包装饮料(茶、汽水、奶茶等等),进入全国各个毛细血管渠道
其中1看起来已经挺稳了,2和3还在做,做起来,估值再升一倍,有时候觉得干脆别做了,以后收购元气森林吧,纯粹意淫

@范宏伟
房老师牛逼,房老师生快
瓦总牛逼,即刻牛逼

以下是阅读笔记:
1、一个百万日活规模的产品,还不足以称作互联网秩序中的破局者
2、就算自掏腰包,也会把即刻做下去
3、当你是一个海盗的时候,不要去做海军。“在一个小团队建立所谓规则、制度,最大的作用其实是帮CEO消除自己的焦虑和控制欲”
4、如果即刻最终失败了,你也可以归因于他们过于乐观、自信。如果它成功了,那证明有人能去叛逆、能对主流打法祛魅,本身就有其存在的价值
5、即刻有种神奇的魔力,能将用户和投资人变得像自己的母亲一样保护它
6、A/B test只能做模型的小优化,但找不到大的绝对的增长点,所以除了推荐系统里的参数,即刻的很多产品决策希望尽量远离A/B test
7、关系的核心是暧昧,要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留有更多缓冲
8、一是,要做让人灵魂颤抖的产品;二是,要让每个同事在上海买得起房。第二个是你以为我们的梦想,不代表我们,但第一个是我们所有人的梦想,不仅是你的

@房_宫一柳
上个月问xixidong,即刻啥时候回归。他说,6月8到10号,我说10号是我生日。xixidong当场一拍桌子,说那就10号了!礼尚往来,就是这篇稿子为即刻回归庆祝了!
https://mp.weixin.qq.com/s/k6SiZhRionzik1blPaonxQ
《即刻消失的那一夜》

@杨斯奇Sebastian
打折有损品牌调调,适当的提价可以保持品牌高端调性,据说雅诗兰黛十年内已经涨价八次了

@群响641大宝贝在杭州
每一个创业失败的优秀年轻人,或者在创业公司呆烦了的优秀年轻人,都可以选择去字节跳动,字节跳动在北京、上海、深圳都有坑位,都有可以做业务负责人的坑位。

我来匿名列举一下我的朋友们被字节跳动招安时候的画像:一个年营收做到 2000 万的在线教育 CEO;一个 A 轮左右失败的 C 端产品增长负责人;一个工具类产品 5000 万用户的联合创始人,负责渠道开拓和 BD;一个相册工具类产品 CEO,被收购。

再看看市场上,字节跳动从很早开始用买团队和高薪空降,买到高管和业务负责人,也匿名,保护自己不被喷,一个服务号日历工具团队、一个写文章很厉害的猎头团队、一个饿了么的前 VP、一个车来了的 CEO、一个图虫的 CEO。

20200611

@Sisyphus_Y
分享今天听播客很喜欢的一段Takeaway:

交易与人生是相似的:你的人生也时时刻刻都在做选择。当你没有主动做选择的时候,往往就是在被动做选择。顺势而为而不关注和反思,这样的选择质量通常是比较差的。

思考后做出的选择,不管是好的坏的,从中反思和收获,就能够在长期提高你做决策的能力,并最终建立属于自己的Edge。

单次交易的盈亏根本不重要。做好风控之后,你需要做的只是在每次交易中提升你的决策能力,build your trading edge. 最终你的决策能力一定会越来越好,这也最终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所在。另外,最终决定交易质量的,只是某几次重大交易,而这和人生的决策是一样的。

日常敬服Trader🙌🏻

@AIchain花生
张小龙的饭否,张一鸣的微博,黄峥的微信公众号,很可惜这几个都成了过去形态。现在只剩下王兴的饭否了。
不知道过几年会不会出现XXX的即刻。

@陈行Kevin
「分析师的特里芬两难」

做分析越久,对分析报告越有一种发自本能的厌恶。

一个对自我要求还算正常的分析师,大概率需要在职业生涯的第五年左右遭遇认知水平的非线性提升。

而如果职业生涯不挪窝,他能够使用的data set,是原地踏步的,同一个数据集翻来覆去地把玩,被数据玩弄的可能性更大一点。位置决定了窥见的业务深度大概率三年就会见底。有几个GM/实权派VP真的需要一位分析师来做他的智囊呢?又有几个战略分析师真的在做战略呢?

经济学里的「特里芬两难」说的是:为了国际清偿力而源源不断输出美元,无法维持美元和黄金的挂钩。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终将瓦解。

分析师的「特里芬两难」,美元是报告,黄金是洞见。为了老板和同僚的殷切希望,分析师需要源源不断输出分析报告和数据,久而久之,报告无法跟洞见挂钩,分析师的影响力终将轰然倒塌。

解法似乎值得一篇长文,先记账。但核心简单地出奇,不妨先说:see more,know more,explore more 。又是一句简单的「废话」。

不间断思考,时常聆听市场的脉动,偶尔跳槽,不失为一句良训。

@Nucky_K

有道本来想凭借U-dictionary为基础在印度进军在线教育做了一个U-class,瞎操作一通...一个本地合伙人都没有,纯粹为了上市讲海外故事。今天听说果然业务被砍了,负责人回国内负责初中业务啦。希望可以妥善收尾,别败坏大家的名声。
还有猿辅导进军印度做的Oda,各位老板,本地化本地化本地化啊!

@AIchain花生
拼多多的产品真的非常的野,为了提高评论的转化率,它能搞到让你确认收货之后直接跳到相机你,让用户直接拍商品。同样很烦人,但可以预期会相当有效。

@朱利安Julian
我直说了,美团要并购滴滴,从阿里角度哪怕是用焦土政策毁掉滴滴今天的一切,让行业白板一块,也绝不能让美团得逞。同理,让南韩统一北韩,问过几十万长眠朝鲜半岛的志愿军烈士嘛?

20200612

@星辰大海的边界
日常忧心全球市场泡沫:
1. 交银洪灏:5月19日,价值相对于成长的弱势已达到了2000年3月的极端水平;
2. Sundial capital:散户看涨情绪达20年高点;

@储自航
根据鲸准数据,2015-2019年间一级市场发生了超过4.6万起投资。而2019年能成功IPO(包括美股、港股、A股等)的企业不过400家。

一将功成万骨枯
https://mp.weixin.qq.com/s/lyNck3v-UGeyIpfrsq8gfw

@kay_liu7472
一个反向小思考:兴趣社交刚需归刚需,社交app的本质还是信息分发。RSS订阅20周年,分发的有效性也不是什么相似推荐,而是真正提供专注力的阅读。因为个性推荐的本质就是专注力。信息廉价甩卖的今天,打开微博广场/抖音主页/朋友圈(广告),用户最需要的不是新鲜事而是减少噪音的阅读器,人永远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产品顺水推舟不也是更讨巧,所以需要设计者克制。沟通永远是双向的,当用户感到一个舒适被接纳的舆论场所,也会更加有表达欲。

@tianlu
Snap Partner Summit 2020 highlight

  1. 发布小程序(Snap Minis),H5 技术栈
  2. 终于增加底部导航栏 🤦‍♂️ 叫 actionBar(图 1)
  3. Snap Map 改版增加本地商家(地图 MAU 2 亿)
  4. Bitmoji for Games,可以用自己的虚拟形象玩第三方游戏
  5. 可以用相机扫植物或狗了,后面还会支持扫商品条形码

and 一些数据:

  1. Q1 2.3 亿 DAU(美国超过 1 亿),每天用 Snapchat 的用户比 Twitter 和 TikTok 加起来多(in US)
  2. 每天超过 40 亿 Snaps,300w Stories
  3. 超过一半的 US Gen Z 人群看过 Snap 原创剧集

另外还展示了一个很像 Splatoon 的真实世界 AR 玩法。

似乎没什么让投资者很兴奋的(股价没涨),产品上的「创新点」很多,都是些和别人不太一样的事情或做法。

附上 The Verge 对 Evan 的采访:https://www.theverge.com/platform/amp/interface/2020/6/12/21287759/evan-spiegel-interview-minis-map-partner-summit-trump-first-amendment

@吾儿滨滨
很难想象一个 API 管理工具会这么值钱!Postman 昨天发了篇文章,庆祝公司 C 轮融资 1.5 亿美元。

文章介绍了 Postman 的飞轮效应,大致过程就是

  1. 开发者通过 Postman 测试 API;
  2. Postman 提升开发效率;
  3. 团队使用 Postman 管理内部 API;
  4. 公司通过 Postman 共享 API;
  5. 其他开发者通过公共 API 发现并使用 Postman;

好工具是真值钱。话说 Notion 也在驱动自己的飞轮效应吧!

https://blog.postman.com/postmans-series-c-funding-and-the-future-of-apis/

20200613

@一粒橙_
一直好奇是什么人在买泡泡玛特,周末去商场找了个盲盒机蹲了1小时。发现:

1小时内有116组人(一组可能有多人,比如一对情侣、一家人、一对闺蜜等)路过盲盒机,其中有25组人驻足观看,7组人购买。这7组人里面有3组情侣、1组闺蜜、3组爸妈和孩子。发现一些有趣的事情:

  1. 情侣购买力惊人,他们的购买流程都是一样的:女生被吸引,选中喜欢的系列,然后男孩付款。被宠爱和被当作小孩子呵护是很多恋爱中女生的期待,用59块钱就可以满足这种期待,男生们何乐而不为呢?
  2. 近一半的购买来自于爸爸买给孩子。看到一份资料说泡泡玛特的购买者中已婚已育占比16%,周末商场里的可爱风的盲盒机对小孩子来说是毫无抵抗力的,只是我不知道小孩子对不确定性的接受度是更高还是更低。
  3. 泡泡玛特有三种主要的销售渠道:旗舰店、盲盒机、线上。盲盒机体积小、铺设成本低,除了是销售渠道还是极好广告牌,可以起到拉新的作用。致力于抽隐藏款的重度用户一般会选择去旗舰店或者公众号购买,因为前者可以通过感受重量和轻捏形状来判断款式,后者可以消耗积分获得款式提示。

附上本人碎碎念又戏多的拆盲盒视频
https://m.bilibili.com/video/BV1aC4y1a7U6?p=1&share_medium=iphone&share_plat=ios&share_source=COPY&share_tag=s_i×tamp=1592045929&unique_k=vGa0fm&rt=V%2FymTlOu4ow%2Fy4xxNWPUZxq%2F7vCtrMn20S71gRXnKWM%3D

@汪颖Yvvone
都说早期投资人最重要,其实很少有人愿意主动花大量时间精力去真的了解创始人。
听说某天使基金的掌舵人认识了某当红品牌的创始人有五年,才出手了这个案子,一举拿下25个点;
硅谷有数据团队调查发现,大部分VC都有【首期基金buff】,就是市场上所有的第一期基金的平均回报率远远高于所有基金加起来。我想这里面有一部分原因是在于第一期基金透支了GP过去几十年的人脉沉淀,而在他们往后开始职业化做投资的日子里,往往认识的创始人数量级提升,但了解程度被摊薄了。

“慢就是快。”

@玛加烈了吗
首饰真的很暴利(。ì _ í。)
某品牌项链,天猫旗舰店挂1680,搞活动899。
我拿到手60,这还是二级供货价。倒推一下,除去总代和品牌方要赚的,出厂价20块差不多了。

出厂20块,日常1680卖,它不发达谁发达。

20200614

@你的猫小爷
都说去散户化是成熟经济体的必经之路,可别忘了,这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只不过是垄断资本主义的一种体现罢了。资本市场尤其是二级市场,本身存在的意义是吸收那些被挤出实体的中小资本,他们可以进行直接投资才是天然的、原始的。然而现在发展到,要绕个弯付点过路费,先去各种机构里,再涌进市场。机构则联合抬高,彻底磨平套利空间。

这就像是,汪洋大海里本来就是大鱼吃小鱼。现在所有鱼都被一网打尽,改产业化养殖了。这样的大海也就与死海无异了。

@即时新闻
美国运通合资公司拿到国内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

中国银行卡清算市场正式迎来新玩家,随着美国运通拿到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你很快可以在境内的POS机上刷只有“American Express”标识的信用卡了。
6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央行会同银保监会审查通过“连通(杭州)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下称连通公司)提交的银行卡清算机构开业申请,并向其核发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

连通公司是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在我国境内发起设立的合资公司,获得许可后,可在我国境内拓展成员机构、授权发行和受理“美国运通”品牌的银行卡。按照相关规定,连通公司应在取得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之日起6个月内,正式开办银行卡清算业务。

“这是我国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又一具体反映,有利于提高我国支付清算服务水平和人民币国际化,为金融消费者提供多元化和差异化的支付服务。”央行表示。

美国运通成为了国内首家获得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的外卡组织。
连通公司表示,计划将于今年内正式开展银行卡清算业务。连通公司负责筹建的银行卡清算网络,将处理美国运通品牌卡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线上线下支付交易,也将和国内主流的移动钱包运营商合作。

美国运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施恺睿(Stephen J. Squeri)表示:“我们非常高兴能成为第一家获得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的外卡组织。这也意味着我们的长期发展战略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无论对我们美国运通,还是对中国支付行业的持续增长和发展来说,这都是历史性的时刻。我们将为全球持卡会员和企业客户在中国提供更好的服务,也期待能赢得广大中国消费者、企业和商户的青睐。”在连通公司入局前,中国银联依旧是中国国内惟一的银行卡转接清算机构,所有中国境内人民币币卡均冠有银联标志。境外卡组织只能通过双标卡(如银联+运通)的方式进入人民币转接清算市场。

2018年11月,央行日前会同银保监会审查通过了连通公司提交的银行卡清算机构筹备申请。连通公司成立于2017年10月,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其中连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持股50%,运通旗下两家公司同样合计持股50%,其中American Express Travel Related Services Company,Inc持股49%,American Express Marketing & Development Corp.持股1%。连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连连银通电子支付有限公司在2011年8月拿到了央行颁发的第三方支付牌照。
除了美国运通,今年2月,万事达(Mastercard)也获准进行银行卡清算机构筹备的国际卡组织。
央行表示,下一步将继续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法有序推进银行卡市场准入工作,并持续完善准入后全流程监管体系,在开放的同时切实维护金融稳定。

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990667.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990667.htm

@yusen
双塔食品这家公司以前是在山东招远做龙口粉丝的,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豌豆蛋白是废料,以前以每公斤不到一元的价格卖去喂猪。

现在Beyond Meat崛起之后,豌豆蛋白突然大火,2019年双塔食品豌豆蛋白全球市占率40%,高端豌豆蛋白价格到了几万人民币一吨。

@小晚
听说极兔物流日单已经超过500万单了。??

j&t的j是jet li李杰,oppo老将,开拓了印尼市场,而t是tony陈明永,oppo老板。当年j&t就是借助ov在印尼的代理商体系迅速拓开市场。

@幸运的书馥佳 评论

极兔去年开始进军国内市场了,不知道国内习惯高效低价的客户有什么反馈,在印尼极兔评价是很高的,远超dhl,ups和印尼本土的物流公司,一单也能上门取件,周末也接单,这些在国内习以为常的事情在慢悠悠全年日光雨水充沛的印尼是仅此一家。感慨一下发展得太快了!!!团队成立那天在JKT北区一家清真餐厅吃烤全羊的情景好像就是几天前的一个晚上。🚀🚀🚀

@陈正焕
1.靠网赚一下子冲到美国总榜第二,拉新一个7美金,好友连续登陆或者时长足够还有bonus,无上限;提现门槛主要保日活 赚🉐️越多 提🉐️越久
2.产品和内容都很粗糙,直接复制tiktok,暂时看不出后面的路子
3.想求证这个是不是被快手投了 或者 买了
4.有钱真好,大厂的朋友点评“不贵啊”

@Dimitri
从另一个角度谈一谈《乘风破浪的姐姐》。

跟张勇(湖南的那个张勇)聊过2次,有一句话给我的冲击很大:「芒果系这么多年都在做一件事,就是把握这个时代的情绪。」姐姐这个项目,二级市场大家总在问广告多少、会员多少,未来衍生的IP价值多大。

但热搜里面的一句弹幕或许才是这个节目最大的意义「作为女生,好像没有那么怕变老了」。

从超级女声开启选秀时代,到歌手让专业音乐现场回炉,到细分综艺里向往的生活抓慢生活、侦探密室抓悬疑、妻子旅行抓家庭生活,湖南广电捕捉了多少时代的隐语和将起的热潮。

我们回头再看桃和鹅,女团选秀1、2、3仿佛工业流水线,文化话题类综艺自我边缘化。流量都这么大了,在价值观自信这个事情上少了一点怼天怼地的少年气。技术带来了价值观的中立,前期流量一马平川,后期就得容忍品牌调性的混乱和平庸。

还是那句话,长视频生意里,应该是桃和鹅来学芒果,而不是此前傲慢的互联网和我们这些傻逼投资人想的反过来。

@李陌生
https://2999.hedwig.pub/i/rui-xing

浑水发布的做空报告从我的角度来看并不算是一份很好的做空报告,可能否定其商业模式的确是一种好的做空切入点,但从做空报告而言,越是复杂的检测程序和逻辑推理过程就越容易被反过来抓住漏洞进行反击,简单粗暴其实才是最好的 (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Glaucus做空中金再生的报告,其中有关中金再生澳门公司的那段确实一语中的)。另外,做空方的样本选择存在偏向性,这样就导致其从样本到估计收入影响之间不存在符合统计学方式的测算。而分众的CTR报告就更好玩了,在2011年浑水做空分众的报告中认为分众所拥有的屏幕数有问题,而分众屏幕数和其广告播放情况其实是都是有CTR报告的证明,显然浑水当年就认为CTR报告不可信了。

一般企业在应对做空报告时都会由审计委员会出面聘请第三方进行独立调查。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的机构,且成员都是独立董事。这个第三方主要是非公司审计师的四大其他一些独立的精品调查咨询公司,比如瑞幸事件中的FTI。在独立调查机构和公司审计委员会之间一般会架设一道律师防火墙,律师的存在是可以行使律师与客户间保密特权(attorney-client privilege),比如瑞幸事件中的K&E。

第二个是关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问题,这件事在上一次中概股危机中曾经引起过很大的讨论,即美国监管机构是否有权查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对美国上市公司进行审计的审计底稿。除了美国证监会以外,美国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Board(PCAOB)亦对于美国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质量监管,为美国上市企业提供审计服务的事务所必须依据萨班斯法案106款向PCAOB备案。如果是注册在中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无论是四大还是别的事务所,其必须单独提交申请。在很多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的审计报告上签字的也并非其美国成员所,而是其中国(或香港)成员所,所以根据PCAOB监管原则,其有权查阅相关工作底稿,然而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主管机构财政部却说不行,不能直接看。一直闹到2013年5月中证监财政部和PCAOB签了备忘录,而至今为止提供过14家上市公司的审计工作底稿。但是这次事件之后中证监乃至更高层的态度相当配合,大概也是不想在非常时期再惹恼华尔街,虽然蓬胖不停拱火,但还是这边要让华尔街看到共同打击的诚意,

第三是独立调查中的配合状况。因为有律师与客户间保密特权,所有的调查程序和结果都以保密文件的形式向律师汇报再由律师在场的情况下向审计委员会汇报,而审计委员会和律师来决定是否向外公开或者向监管机构报告,所以调查结果最后如何形成面向市场的报告其实主动权仍然在公司治理层手里。以我的工作经验来讲,当审计委员会的独立董事无法就调查报告内容与公司管理层达成协调时就会考虑辞职,我曾经参加过的一个香港上市公司的独立调查,审计委员会主席连换三个最终报告都没出成。而这次瑞幸在独立调查中如此简单甩出COO,控损不言自明。

根据现在公开的新闻报道,瑞幸的主要造假主要是对企业客户的销售,即通过注册非常多的皮包公司来增加tob销售,并分摊tob采购的代金券到门店,这估计也是门店水单为何会突然不连号的原因。昨天在pyq帮忙老东家转发的澄清软文是这样写的

@老蒋不一定靠谱
忍不住说句政治不太正确的话:《乘浪姐》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就算是在最狭窄、最无趣、最空洞的娱乐圈,年纪大了以后也会稍稍多一点点趣味。这些姐姐们虽然依旧贫乏,但确实比空无一物的年轻明星有意思一点。可见时间之伟大。

@郑小曲曲
师兄说,American Economic Review这种级别的期刊,我们学院有个老师曾发表过一篇论文,堪称华人之光。这篇论文的精髓在于利用他的物理学背景和方法论解出了一个(经济学家解不出的)方程。

20200615

@siyuanc
即sha刻diao网友连成线,小宇宙繁星点点。找找你在哪,截图报个坐标。关系数据来自即刻,仅供学习交流,不要抄我水表。

逛逛即刻镇

https://m.okjike.com/originalPosts/5ee80b9612ee5c0018129c6f?s=eyJ1IjoiNTczYzIxNjUwMmI2M2UxMTAwZjhjMDFkIn0%3D

@需要人陪Simon
美国互联网CVC对外也就雅虎比较高调(投了阿里、跟软银合作投了雅虎日本?),
当然谷歌、脸书投资部在美国也很高调,
但在新兴市场我目前没听到他们出过手,
(小扎年年往中国跑,
可惜主管部门不松口,
要不然还是有机会认识下脸书战投的大佬们的(笑)
https://mp.weixin.qq.com/s/wMQ_7o2HlbIKrcV8BmPDXg
《Facebook的早期秘密投资部队,扒一扒NPE的行军路线》

@戴天元呀
这是美国的订阅制时尚电商 Stitch Fix 出的长期财务模型
「数据科学+人工决策」是他们提高效率的核心商业逻辑
我倒是觉得订阅盒子有几点想法
1)订阅期间容易预测商品销售情况,从而产生可预测的现金流
2)容易识别活跃用户,从营销角度看便于开发基于活跃用户的营养活动和后续服务
3)集中订货+周期性出货,容易积压库存,比如现在新冠疫情期间履约受到很大影响。不过看他前几年资产周转率都在3以上,超过快时尚品牌 zara、hm 的2。
4)高毛利,低净利,费用很难下降,这是之后的挑战吧

@Margaery_Dy15
刚搞了个二级市场线上zoom,大概总结一下观点:

  1. 科技股回港会带来很多southbound散户投资,港股的话供应链、半导体相关可以持续关注
  2. 申请破产公司,比如hertz,除非有强心脏还是不要大举买入,要拿钱也是debt holder先;买option注意implied vol,看看是不是已经priced in
    3.石油trade USO不如买个股,因为uso会被futures curve 影响,至于对复工复产判断看个人

本期话题

忧国忧民:地摊经济
If Tech:即刻回归
芒果超媒:乘风破浪的姐姐
泡泡玛特:上市

推荐关注即友:

Everyone

招聘区

@即刻人才官
全体即友注意了,帮扶即刻做大做强的机会来咯!

在#即刻缺席的日子 里,即刻团队做了各种新尝试,于是我们有了小宇宙、快鸟返利、橙、Comeet 面即、即士多、PingPal、一罐、生辰、小程序,还有即将营业的OFFF咖啡店……

如果你也想让有趣的事情更有价值,不管你是工程师、产品经理还是运营,都欢迎把简历砸过来。职位及简历投递请戳👉 https://iftech.io/ ,跟我们一起打造nb的产品吧!

@Yifei_You
近期比较急需收的HC:
1. 设计-高级产品设计师(总监级别也要)
2. 国际业务-运营总监(用户/内容/产品)
3. 国际业务-高级产品经理
4. 增值业务-高级产品经理(效果广告策略方向)
5. 产品中台-生态产品负责人
6. 商业分析师/高P

业务画像:LGBT,社交行业,独角兽,垂直行业绝对龙头,国际化先锋-国际用户量占大盘50%,团队文化扁平(都是不怎么正经的年轻人)。

应用商店搜索:Blued。
推荐成功有奖🌚
也可发简历至 hr@blued.com

@Teambition
想来阿里吗?
想和刘涛,娜比成为同事吗?
快来关注我,今日化身招聘小能手,随便撩🙋‍♀️
欢迎投递简历哦😋链接:https://talent.alibaba.com/off-campus/?search=Teambition

@柚子锅
【招人贴】
公司:阿里巴巴,跨境电商
Base:深圳
工作年限要求:2-5年
岗位:产品经理-卖家|消息|内容

来阿里跨境电商部门,做商家,消息和内容相关的产品。我的好朋友带,空间,学习和成长有保证(我人品保证😄)~欢迎ping我!

@大梦阿姨
用户增长
岗位职责:
1.负责美团App用户规模增长,用户触达、转化、留存的全链路优化提升;
2.负责拉新项目的数据整理与分析,有数据敏锐度,能从数据中找问题及解决方案;
3.基于用户画像、用户行为分析等,持续优化产品漏斗,并通过精细化运营提升转化效率;
4.负责跨部门合作(包括但不限于渠道、产品、运营、BI),通过横向合作项目,实现拉新的业务指标,并推动产品更新迭代。